古人说:“心静则神悦,神悦则福生。”
人生一局棋,功力好不好另外说,保持心静,拥有心境,才能借助于心态的力量,滋养灵魂,收获幸福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时刻要知道,人生当中大部分的美好,都是来源于内心的宁静。
慢慢地洞悉世间万象,顿悟世态炎凉,然后接纳自己,包容一切,然后学会认识自己,愉悦自己。
如此,心静了,神悦了,神悦了,福来了。
由此可见,拥有福气的条件和渠道,少不了自我修行,更少不了在心静之中修身养性。
《诫子书》中有云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。”
给自己一些时间,沉淀烦恼和忧伤,迷茫和焦虑。
然后不乱于心,不困于情,静以修身,静以养福。
心静,则心明
人生在世,无论在当下遭受了什么困难、痛苦和压力,都要告诉自己,这都是你应得的。
就像博主九边说的那样:
“如果你觉得生活对你很不公,很痛苦,觉得人生一片黑暗。请不要悲伤,你一定要相信一点:这都是你应得的。”
很多人,总以为自己待在低谷里,就是世间最大的不公,觉得这个世界凭什么这样对待自己。
然后,怨天尤人,自暴自弃,却未曾想过自己究竟为何会走向这般田地。
其实,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很忙,忙到根本没时间搭理你。
如果你将痛苦、失败的缘由归咎于外界,然后又主动停住双脚,蹲在山谷里烦恼、忧虑、哭泣,甚至是自弃的时候。
那么,你就只能永远做一个失败者,永远待在山谷里,然后沉沦、暴躁、毁灭。
无论待在人生哪个阶段的低谷里,都要告诉自己,要及时保持清醒的心态,拒绝待在山谷里哭泣,静下来,平复心情。
然后,心沉淀下来了,心就通明了。
老子说:
“孰能浊以止,静之徐清。”
浑浊的水,唯有给到它足够多的时间用以沉淀,它才可以变得澄澈。
人也一样,在遇到迷惑、困境的时候,唯有让心及时地静下来,才能保持住心明的状态。
心静下来,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心性,也才能更加清晰地感知自己,然后心明通透,豁达开朗。
如此,心如一面干净的镜子,在镜子里的世界当中,静静地辨是非,明事理,然后,看淡得失成败,看穿人心复杂。
如此,像庄子说的那样:
“至人之用心若镜,故能胜物而不伤。”
内心清净,如若明镜,驱散欲念,摒弃执念,不再执念,心如止水,平心静气地度过一生。
佛教曾说:
“心外无境,心空则境寂;慧从定得,心静则明生。”
抛弃心里多余的杂念、欲念、贪念,然后尽可能将日子过得知足一点,不强求,不渴求,不苛求。
做到心外无境,心里心静,心空恬静。如此,智慧便出来了,思想便升华了,心里则清明了。
林清玄说:
“当我们的心静下来,烦恼喧哗,彷彿生命中的污泥,但我们也等待着,或许会有一朵莲花,一些清淳的智慧,从无明的、未名的角落,开起。”
静,能生慧;静,可养生;静,亦自在。
心静则清,心清则明,正如生命一般,静静地来,静静地走,静静地走完一生。
心静,则神清
古人云:
“心动,则万物动;心静,则万物静。”
其实我们或许都有过这么一种体会,在心里顿感美好和曼妙之际,内心是极其宁静的,也是相当澄明的。
然后,神志清晰、充盈,万事万物一切都静得美好,静得美妙。
显然,这一切美好而满足的体验,就在于心静的心境所带来的。
真正的心静,不在于一定要置身于深山老林之中,也并非需要远离人情世故。
真正的心静,在于内心,在于神清,在于灵魂安好。
《大学》有云:
“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。”
每逢意外发生,或是遭遇困难时,唯有心静下来,才能及时止损,也才能通过抽丝剥茧来找到问题根源,最终真正去解决问题。
与其心浮气躁地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,不如一人安静下来,将重心放在心里,将思路和出路放在心上。
《人间有味是清欢》中说:
“以平常心生情味,以柔软心除挂碍,以清净心看世界,以欢喜心过生活。”
人生,活的是一种心态,过的是一种心情。
如果你悲观地对待生活,生活就会给你足够多的悲哀。
如果你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人生,那么你也可以逐步地清空自己的杂绪,然后摒弃多余的杂念。
最终,经营自己的事业,打理自己的生活,收获属于自己的尊严和美好。
当你的心足够的静,那么你的精神就足够的清爽、自得、从容。
进而你就会发现,生活中许多美好、自得、自在、自洽、都来源于内心的安静。
心静,则福深
真实的生活,有血有肉。
有福气的生活,心静心宽。
经历了人生当中的大起大落之后方明白,人活着,做到问心无愧,无怨无悔,坦坦荡荡便足矣。
因此,在喧哗的人世间里,保持一颗从容而安静的内心,清净做人,清静做事。
如此,淡定从容,平和静气地过上属于自己的福气生活。
白落梅说:
“在这喧闹的凡尘,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,用来安放灵魂。
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,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,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。
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,都是驿站,为了将来起程不再那么迷惘。”
修一颗安静的、清静的、清净的心,宠辱不惊,潇潇洒洒,自在从容。
然后,面对越是纷纷扰扰的外界,内心越是足够的沉静、从容、自得,过着心越静,福越深的生活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冰洋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